随着德国外交部长前往日本,参加G7外长会,欧洲政要的访华潮暂且告一段落。中国国防部长日前也到访莫斯科。正值新一轮外交周期的展开,俄乌局势在此时,或将出现较大的变化,而各方都在为此做准备。梳理一下,主要有3大迹象。
【中国防长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】
(资料图)
一方面,乌克兰积极动作,开始筹备在正面战场上的反攻,频繁对乌东地区发起炮击,并首次公开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视频,这似乎是在试探俄罗斯的反应模式。毕竟,俄乌冲突爆发后,俄罗斯边境遇袭的频率是一天比一天高,但放在以往,乌克兰一般会选择与这些事件保持距离,避免进一步刺激到俄罗斯。这种态度上的变化,就很耐人寻味了。
另外,乌克兰还不忘强调,将在境内使用一切国际法允许的武器。这应该指的是英国援助的那批配备贫铀弹药的主战坦克。当时英国国防部放出消息后,俄罗斯方面的回应不可谓不强硬,普京还亲自警告说,西方开始向乌克兰援助“带有核成分”的武器,俄罗斯将做出必要回应。
【贫铀弹穿甲能力强,但具有放射性】
不过,贫铀本身无法进行核反应,不属于核武器的范围,而因为密度高,被作为穿甲弹广泛使用,但由于具有低水平的放射性,有潜在的污染风险。不过国际法当前并未明文禁止贫铀弹。这个细节说明,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欧洲,都不会因为俄罗斯方面将贫铀弹与核风险挂钩的言论,就会动摇使用的决心。客观来看,此举确实能显著抵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优势,极大地弥合双边差距,为乌克兰接下来的攻势,发挥“尖刀”作用。而在反攻的筹备阶段,乌克兰外长还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,后者表示,美国仍然值得乌克兰信赖,将专注于帮助乌克兰在战场上取胜。
另一方面,俄罗斯保持低调,对乌克兰那边流传出来的袭击视频不做公开评论。同时,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大挖战壕,防止来自北部的攻击。而瓦格纳集团的创办人前段时间干脆发文说,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成,是时候给俄乌冲突“画上句号”,因为俄罗斯现在能做的只有“站稳脚跟,固守已拿下的地方”。这似乎表明,俄罗斯那边开始从战场上从攻方过渡为守方,甚至做好了放弃克里米亚以北两个州的心理准备。
【瓦格纳创始人呼吁结束俄乌冲突】
而当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战场上各有盘算之际,国际社会也在围绕乌克兰问题密集互动。欧洲领导人访问中国时,个个都要求中国不能援助俄罗斯,并称这是欧洲评估中欧关系的基础。而因为个人健康原因推迟访华行程的欧盟外长博雷利,也旁敲侧击地表示,如果中国不能为解决俄乌冲突“做贡献”,就很难取信欧盟。但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看,乌克兰危机本就不该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提条件,欧盟此举只会让问题复杂化,也会抵消掉中方劝和促谈的一部分努力。
相比起来,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,则公开呼吁,要联合发展中国家成立和平俱乐部,并喊话美国要停止援助乌克兰,推动和谈。这里要指出的是,中国跟巴西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国家,甚至巴西还远在南美洲。
【欧盟外长博雷利】
但今年2月,中国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,展现更加积极的姿态,推动俄乌双方停火和谈,如今巴西再次提出,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。中国跟巴西如此表态,更多是在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,这意味着国际社会上,正在形成一股呼吁停火的强大力量,而发展中国家是不折不扣的主力。
也正因此,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,如果还要一意孤行地打下去,都要考虑到后续的各种后果,比如说对自己外交战略可能的负面冲击。俄乌冲突已经不仅仅是欧洲的地缘政治热点,其连锁反应,在经过1年多的发酵后,已经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。而现在,无论是中方劝和促谈的立场,还是巴西和平俱乐部的提议,都给了参战各方一个为局势降级的台阶。
【中国与巴西的提议,为参战各方都提供了台阶可下】
那么这时候,再回过头来看中国防长对俄罗斯的访问,显然就有了更深的含义。在莫斯科,我方防长先后见了总统普京和俄防长绍伊古,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落实上个月中俄双边会谈的成果,可能还会在乌克兰问题上,深入交换意见。
这些都表明,包括中国在内,各方都在为俄乌战场的大变局,做各种准备。对于俄乌冲突,我们的立场一贯是明确的,那就是劝和促谈。前面说过,乌克兰问题不该成为中欧关系的评估条件,这对于俄罗斯也同样成立。
X 关闭
每日关注!中国防长去莫斯科,欧洲访华潮结束,各方都在准备,俄乌将有大变
颠覆传统混动 吉利银河L7携“智爱座舱”亮相上海车展 每日报道